首頁 - 法務指南 - 創業經營 - 企業經營過程中要注意防范哪些法律風險呢?
發表于:2018-08-31閱讀量:(3229)
自國務院出臺三十條鼓勵大眾創業的政策以來,我國市場上的新生企業也是遍地開花。然而,創業者光有政策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剛剛起步的新生企業,經濟實力不夠雄厚,抗風險能力弱,這個時候就需要企業經營者擁有足夠的法律意識,能夠有意的去規避法律風險,從而保證自己的企業盡可能的不被卷入法律風險的漩渦中。
那么,在企業經營過程中一般會遇見哪些法律風險呢?一起來看看吧!
風險一:合同法律風險
合同法律風險,可以說是在企業經營中涉及范圍最廣、最常見的法律風險了。合同,又稱為契約、協議,是平等的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依法成立的合同,受國家法律保護。因此,在合同的訂立過程中稍有不慎,就容易產生合同糾紛,如合同內容的遺漏、文字的歧義表達等,此外,合同的審核、管理及執行環節也是合同糾紛的高發環節。由于合同風險涉及范圍的廣闊性,對綜合實力暫且欠佳的中小企業來說,一旦出現合同糾紛,就可能給自己帶來致命打擊。因此,合同風險是企業經營過程中不得不防范的風險之一。
風險二:勞動關系法律風險
獨木不成林,單絲不成線。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人才的招攬是極為重要的一環。因此,企業與勞動者之間的勞動關系,也不容小覷。在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依法簽訂勞動合同而確立勞動關系以后,勞動者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工作,成為用人單位的成員,從用人單位領取勞動報酬和受勞動保護。“依法簽訂”表明了用人單位在同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之前需要了解并熟悉國家關于勞動者保護法的相關法律法規,避免出現擬定不合法的勞動合同從而導致產生勞動糾紛的情況。
風險三:知識產權風險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一個企業能擁有多少知識產權數量是衡量其核心競爭力的一項重要指標。像淘寶之于阿里巴巴,QQ之于騰訊等,一個企業擁有自己獨特的東西是奠定市場競爭力的基礎。隨著我國中小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以高新技術為主導的企業逐年增多,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也在逐年增強。盡管如此,還是有許多企業忽視了專利的重要性,對自主研發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夠,導致自己的商標被搶注、商業秘密被泄露,卻沒有相應的法律途徑維權,只能自食苦果。
風險四:缺少法律風險防范機制
法律風險本質是可控的,但是因為中小企業的經營者大多法律意識淡薄,缺少相應的法律風險防范機制意識,最終給企業造成許多不必要的損失。未雨綢繆,已然成為企業經營者的一項必備技能,相對于大企業抗風險能力的強悍,中小企業更需要一套完整的風險防范機制,例如企業內部設置法務機構或外聘法律顧問,無論哪種,都能有效地規避一些不必要的法律風險,比起事后補救,事前預防明顯來的簡單有效的多。
......
《左傳》有言:“居安思危,思則有備,備則無患。”經營企業,風險或許無處不在,總是會有一些法律問題讓你措手不及,專業的事情最好還是要找專業的人來解決。
① 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我個人微信
② 關注后,發送關鍵字“干貨”2個字
③ 我給你發《勞動合同風險版》.doc
④ 每天找我要以上物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