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法務指南 - 合同糾紛 - 經銷合同簽定注意事項
發表于:2015-08-05閱讀量:(2721)
目前,大多廠商間簽定的經銷合同都是廠家組織法律和商業專家研制出的格式合同,所以很多商家沒有說話的權利,甚至相關合同條款中的選擇權都由廠家來越俎代庖,更甚者在日常操作事務的很多情況往往與經銷合同相違背。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經銷合同中常見的一些陷阱,希望各位經銷商能注意經銷合同中相關法律依據,保證自身利益不受損失。
先對經銷合同有個大致的了解吧!→ 《經銷合同》
陷阱一:警惕模糊銷售政策
在經銷合同中,我們經常能發現例如“款到3日發貨”、“銷售不暢可退貨”、“乙方鋪貨率在45%以上者,廣告、促銷由甲方負責”等字眼,大多經銷商在簽定經銷合同是滿心歡喜,普遍認為這些政策能充分保證自身的利益,其實剛好完全相反,一般廠商也最容易在這些方面出現糾紛。
如果商家真因銷售不暢而要求退貨,廠家則會深究銷售不暢的原因,而且很容易將產品銷售不暢的原因歸咎于商家,以致商家不能退貨或者是少退貨。而“鋪貨率在45%以下”這一概念也很模糊,這里的問題出在鋪貨面的界定上。鋪貨率以哪類店為標準在合同中沒有明確。
以上兩點都沒有明確的規定,都可以照自己的理解去解釋,這樣的合同一旦出現問題,就容易造成雙方的糾纏不清。還有款到三日發貨到底是以經銷商打髖日期開始為準還是以廠家收到或核算后商家貨款的日期為準呢?所以應該在簽訂合同時將這些內容明確化、具體化。
比如說,“銷售不暢”的具體界定、退貨的數量是全退還是按百分比來退等等。當然大多知名品牌的操作還是在按照商家的理解正規執行,但是經銷商還是應該注意最好把這些明確化。
陷阱二:注意口頭承諾
在廠商合作過程中最根本的就是雙方信譽的保證,所以可以說隨意承諾是銷售環節中的大忌。
很多商家會經常遇到過廠家的口頭承諾兌現不了的情況,像一些促銷費、宣傳費、廣告費、進店費、年終返利等,當時一口答應下來的,后來就“縮水”了,不是不給,就是少給。
實際上,這樣的口頭承諾其實也是承諾的一種形式,在法律上是有效的。只是由于這其中可變的因素過多,所以法律上很難支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最好就是 “空口無憑,立字為據”,只要廠家口頭承諾了,商家要緊抓時機,現場輔以筆錄、簽字、印章。
陷阱三:謹防虛假欺騙
經銷合同欺詐手法簡直五花八門,許多劣質廠家“玩的就是合同”,因為很多商家缺少法律知識,所以有時某些經銷合同操作本身存在很多違規操作的,這樣這些經銷合同本身就很難受法律保護,那就只有損失商家的利益了。最普遍的有下面三個方面:
1、某些不規范的廠家在取得商家信任后,利用經銷合同向商家預收一定預付款或市場保證金后,只發少量貨物,蓄意騙取全部貨款。
2、廠家利用合同條款中約定不明,比如規格、型號、標準等模糊不清,通常只是口頭約定,故意在成交時以小充大,以次充好,以廉充優,以舊充新借以達到行騙目的。
3、有些廠家把商家貨款騙到手后,以貨款作為股份注冊成新公司,立即擅自變更公司地址、隸屬關系,企業字號等,搖身一變成為新的公司,而在原單位留下破爛不堪的門面來與商家周旋,避而不見,通過這種辦法將商家拖垮而達到目的。
4、利用商家法律素質低,以簽訂合同的合法形式進行欺騙,騙取貨款、定金等。
在經銷合同中商家要想避免上當受騙,簽約前一定要搞清廠家的基本情況,比如簽約目的、經營資格、資信情況及履約,切勿盲目簽約履約。
廠家的不法行為,往往會涉及到詐騙,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詐騙的預防與救濟》
本文版權歸易法通所有,轉載時請注明出處,必須保留網站名稱、網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隨意刪改文章任何內容,否則我公司將保留法律追究權利。
① 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我個人微信
② 關注后,發送關鍵字“干貨”2個字
③ 我給你發《勞動合同風險版》.doc
④ 每天找我要以上物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