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表于:2015-04-20閱讀量:(2864)
江蘇省南京市一女子將33萬元巨款匯進騙子賬戶,發(fā)現(xiàn)被騙后她第一時間聯(lián)系銀行客服,并按指點用騙子的銀行卡號登錄網(wǎng)銀,故意連續(xù)3次輸錯密碼,致騙子的賬戶密碼被鎖死,成功挽回損失30萬元。4月14日,騙取該女士錢財?shù)谋桓嫒伺泶喝A被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qū)人民法院以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年零八個月,并處罰金10萬元。
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遇見這樣或那樣的詐騙。有些是通過手機短信,有些是通過社交軟件,更有直接撥打電話詐騙。盡管詐騙手段層出不窮,但是其絕大部分都是通過銀行匯款實現(xiàn)的。因此,小編就這篇新聞做法律分析,旨在能讓大家深入了解詐騙罪。
一、詐騙罪的概念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shù)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一)特殊對象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其對象應排除金融機構的貸款。通俗的講,對金融機構進行詐騙的不以詐騙罪定罪,而是以其他罪定罪量刑。如集資詐騙罪,貸款詐騙罪,金融憑證詐騙罪等。
(二)數(shù)額較大的認定
對詐騙罪數(shù)額較大的認定,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一、根據(jù)《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條和第一百五十二條的規(guī)定,詐騙公私財物數(shù)額較大的,構成詐騙罪。個人詐騙公私財物2000元以上的,屬于“數(shù)額較大”;個人詐騙公私財物3萬元以上的,屬于“數(shù)額巨大”。
二、如何預防詐騙
(一)大部分的騙術是利用貪便宜的心理,但基本上沒有免費的午餐;要先打錢的,要給信用卡和密碼的,都可以無視了。
(二)利用制服效應,通常以公安、海關、法院等的名義進行威逼,其實這類國家機器不可能用電話模式提供來服務,想明白了這點,怎么可能上當呢。
(三)利用特殊需求,比如購火車票、飛機票就是年關最常見的行騙方式,這點上沒有太好的辦法來證實,多相信官方機構,少相信天上會掉餡餅吧。
(四)利用病人或家屬,這伙人經常在醫(yī)院重癥或特殊的病區(qū)晃,利用搭訕的方式大致了解病性,利用患者的焦急和寧信其有的心理行騙 ;這點只有依靠病友或家屬保持好心態(tài),多向醫(yī)生或可靠人員咨詢。
(五)被賣了個人信息的行騙,目前殺傷力比較大的,行騙方可能已經掌握了多方面信息,針對性布局行騙;但無論過程設計得多巧妙,最終無非是要錢物、或是隱私信息,只要事主對這些保持敏感度,不要被繞暈了頭,就沒有可能上當。
(六)最后就是網(wǎng)上行騙了,這一類行騙一般伴隨黑客手段或惡意網(wǎng)站,一方面可通過加裝安全軟件控制,另一方面同樣是需要保持警惕的心,有時候多打一個確認電話,騙子就無法得手了。
三、已經被騙了怎么辦?
(一)發(fā)現(xiàn)被騙后用騙子的銀行卡號登錄網(wǎng)銀,故意連續(xù)3次輸錯密碼,致騙子的賬戶密碼被鎖死。這不失為一種及時有效的保障財物的暫時性安全,值得借鑒。
(二)上述方法雖能暫時性保障財物安全,卻達不到凍結賬戶的目的,且有24小時的時間限定,而過了24小時又可恢復操作。針對這一情況,公眾一旦發(fā)現(xiàn)受騙將錢轉入騙子賬戶,除要快速采取自救措施外,還要第一時間報案,由警方依法查封凍結騙子賬戶,這樣才可阻止騙子繼續(xù)取款或轉賬,盡量挽回損失。
本文版權歸易法通所有,轉載時請注明出處,必須保留網(wǎng)站名稱、網(wǎng)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隨意刪改文章任何內容,否則我公司將保留法律追究權利。
① 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我個人微信
② 關注后,發(fā)送關鍵字“干貨”2個字
③ 我給你發(fā)《勞動合同風險版》.doc
④ 每天找我要以上物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