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于:2016-08-16閱讀量:(1642)
遼寧省營口市中級人民法院
民事判決書
(2015)營民一終字第01108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營口經濟技術開發區某物業有限公司,住所地:營口市鲅魚圈區。
法定代表人吳某山,男,該公司經理。
委托代理人張勇,遼寧同方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王某珍,女。
委托代理人呂作華,遼寧創越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營口經濟技術開發區某物業有限公司與被上訴人王某珍返還原物糾紛一案,原審法院于2013年8月5日作出(2011)鲅民一初字第00946號民事判決,王某珍不服,提起上訴。本院于2014年6月22日裁定發回重審。原審法院于2015年3月24日做出(2015)鲅民一初字第00021號民事判決。營口經濟技術開發區某物業有限公司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了本案。上訴人某物業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吳某山及其委托代理人張勇、被上訴人王某珍及其委托代理人呂作華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經審理查明,被告曾是原告的雇員,2008年9月15日,原、被告之間簽訂了勞動合同,原告聘用被告到其單位從事現金會計工作,約定試用期滿后月工資為1500元。合同一式兩份,雙方各保留一份合同。原告提出在其所提供的勞動合同(該合同總計4頁)第2頁中標明了獎懲的內容為:公司以悅宏書香園**樓*單元***室房屋為王某珍更名過戶,但此房不許王某珍轉賣,十年后歸個人所有,如王某珍不能工作十年,原告有權收回此房。但被告也提供了與原告簽訂的勞動合同,第2頁內容同原告提供的勞動合同第2頁內容不同,無獎懲內容,試用期工資也有差異。經遼寧學苑司法鑒定中心司法鑒定得出結論為,1.被告提供的落款日期為“2008年9月15日”《勞動合同》中第2頁“工資待遇”項第1款中兩處“1500”手寫字跡與《勞動合同》中其他手寫字跡(“王某珍”簽名除外)不是同一人書寫,不是吳某山本人書寫。2.原告提供的落款日期為“2008年9月15日”《勞動合同》第2頁與第1,3,4頁打字部分字距、行距不同;紙張規格不同,第2頁為插頁。原、被告雙方提供的勞動合同經鑒定均有瑕疵。
2009年4月14日,營口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給被告王某珍出具銷售不動產統一發票顯示,被告王某珍購買了營口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開發的位于營口市鲅魚圈區悅宏書香園住宅小區**樓*單元***室房屋(面積71.02平方米)。2009年6月16日,被告王某珍取得位于營口市鲅魚圈區紅海***悅宏書香園*樓-***室房屋的權屬證書,共有情況為單獨所有。
原審法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證明。本案中,被告王某珍持有訴爭房屋的房權證,且該房的購房發票明確顯示繳款人為被告王某珍,房權證上明確顯示被告王某珍是該房屋的合法所有權人。在此情況下,原告主張訴爭房屋應為其所有,被告應返還房屋,但僅提供了鑒定原、被告提供的勞動合同有瑕疵的司法鑒定意見書和涉及該房屋的裝修合同及購買家具的收據等,不足以證明原告主張。綜上,對于原告的訴請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營口經濟技術開發區某物業有限公司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00元、保全費1720元,由原告營口經濟技術開發區某物業有限公司負擔。
判后,上訴人營口經濟技術開發區某物業有限公司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訴,其理由是:原審法院判決駁回上訴人的訴訟請求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營口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開具的《銷售不動產統一發票》上的付款人為被上訴人王某珍,但王某珍并不否認其與營口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之間無商品房買賣合同關系。因此,王某珍取得房屋所有權證所登記的權屬來源是虛假的。原審法院依據內容虛假的《銷售不動產統一發票》和房屋所有權證書確認訴爭房屋歸王某珍所有,并判決駁回上訴人的訴訟請求是錯誤的。根據《物權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因物權的歸屬、內容發生爭議的,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確認權利。上訴人以抵帳的方式從營口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取得訴爭房屋,被上訴人王某珍對此無異議。王某珍自認其與營口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無房屋買賣合同關系,即其辦理房屋權屬登記的權屬來源是虛假的,因此房屋所有權證不能證明房屋所有權的歸屬。現上訴人與王某珍就訴爭房屋的權屬產生爭議,王某珍主張訴爭房屋歸其所有,其應提供證據證明是如何取得訴爭房屋的,證明其取得房屋的合法性。但在一審訴訟中,王某珍無法提供其取得訴爭房屋的證據,故王某珍不是訴爭房屋的真實權利人,根據《物權法》第三十四條“無權占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的規定,上訴人要求王某珍返還訴爭房屋有事實和法律根據。綜上,請求二審法院撤銷原判,判令王某珍返還訴爭房屋。
被上訴人王某珍辯稱,原審判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上訴人從2011年9月在原審法院提起訴訟,以其提供的在2008年9月15日與答辯人簽訂的“勞動合同”為依據,要求答辯人將本案訴爭的房屋返還給他。在經歷了4年之久的訴訟過程后,由于其所依賴的主要訴訟證據“勞動合同”被鑒定為“插頁”,即是偽造的,其他證據又不足以證明上訴人的主張,沒有取得法律的支持。在這種情況下又無理纏訴,在重審過程中向法庭明確表示“不再以他們提供的勞動合同”作為訴訟請求的依據,改稱答辯人取得房屋所有權證所登記的權屬來源是虛假的及《銷售不動產統一發票》的內容也是虛假的。并不服一審判決提出上訴,仍要求將答辯人所有的房屋返還給他。答辯人認為,上訴人開始利用一份假合同妄圖欺騙法庭,騙術被揭穿后,又改稱不動產銷售發票和房屋所有權證是虛假的。上訴人應該問一問你們公司的經理吳某山,是他將公司頂賬來的房屋賣給答辯人后親自到房地產公司為答辯人開具的《銷售不動產統一發票》。答辯人憑據這張發票到政府房管部門進行的產權登記。向稅務機關交納稅款后領取了房屋所有權證。依據《物權法》第九、十六、十七條之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不動產登記簿是物權歸屬和內容的根據。不動產權屬證書是權利人享有該不動產的證明。本案訴爭房屋是答辯人花錢購買的。這種購買事實不僅得到上訴人單位法定代表人的認可,而且他親自向答辯人提交了《銷售不動產統一發票》。房產登記管理機關也依法為答辯人頒發了不動產權屬證書。這足以證明答辯人是訴爭房屋的合法權利人。綜上,請求二審法院維持一審判決,駁回上訴人的上訴請求。
本院經審理查明原審查明事實屬實。
本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證明。本案中,被上訴人王某珍持有訴爭房屋的房權證,且該房的購房發票明確顯示繳款人為王某珍,房權證上明確記載被上訴人王某珍是該房屋的合法所有權人。上訴人主張訴爭房屋應為其所有,被上訴人應返還房屋,但沒有提供足夠的證據予以證明,故本院不予支持。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本院予以維持。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一)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00元,由上訴人營口經濟技術開發區某物業有限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趙洪稷
審 判 員 秦振敏
代理審判員 李馥原
二〇一五年八月二十一日
書 記 員 張 弘
① 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我個人微信
② 關注后,發送關鍵字“干貨”2個字
③ 我給你發《勞動合同風險版》.doc
④ 每天找我要以上物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