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藍色字體下載后有風險提示)
答辯人:XX市人民政府
法定代表人:張XX,市長
住所地:
被答辯人:
住址:
現就原告XX等人訴答辯人行政不作為一案提出答辯如下:
一、原告在訴狀中編造、歪曲了事實
原告在訴狀中稱:“XX區人民政府為了占用原告轉正名額,虛構XX鐵礦被被告批準關閉的事實,擅自下文并動用公安強迫清退原告回鄉”——答辯人注意到,原告的這一陳述內容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實。實際情況是,XX鐵礦早已于1982年被人民政府依法關閉,包括原告等人在內的鐵礦工作人員均被作了妥善安置,原告等人作為該礦曾經的臨時工,對此是知悉的、同意的,并且接受了安置條件。
二、原告的投訴請求已經得到人民政府的復核意見
1、原告的主要投訴請求和所依據的事實、理由
原告的請求主要有兩項:第一,撤銷歷政發[19××]××號文件;第二,為自己辦理退職手續(享受相關待遇)。
原告的事實和理由主要是以下兩點:一是計劃內臨時工不應被辭退;二是XX鐵礦沒有被關閉。
2、原告于2010年12月17日向答辯人郵寄《請求》之前,曾兩次通過信訪途徑向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反映有關問題,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均已作出了明確的答復、復查意見。
原告的第一次信訪過程:
2008年,原告等人曾以“計劃內臨時工不應被辭退,XX縣政府執行文件錯誤,XX鐵礦沒有被關閉,自己應當享受退休待遇”為由向XX市XX區經濟貿易局提出信訪請求。2008年12月19日,XX市XX區經濟貿易局作出《關于原XXXX鐵礦臨時工韓作亮等反映問題的答復意見》,明確地答復原告等人:信訪人(即本案原告等人)要求解決的信訪事項無政策依據。
原告的第二次信訪過程:
2010年,原告等人又以上述事實和理由向XX區經濟和信息化局提出請求,XX區經濟和信息化局依法作出了答復。
原告對XX區經濟和信息化局的答復不服,向XX區人民政府請求復查。2010年7月21日,XX區人民政府作出了《XX區人民政府信訪事項復查意見書》。
3、對于原告上述信訪,答辯人已給出了最終復核意見
原告等人對《XX區人民政府信訪事項復查意見書》仍然不服,又向XX市人民政府(答辯人)請求復核。2010年9月16日,XX市人民政府依法作出了[2010]21號《XX市人民政府信訪事項復核意見書》,決定“維持XX區人民政府作出關于隗開喜、韓作亮等人的信訪復查意見。”
三、原告于2010年12月17日向答辯人郵寄《請求》的行為是第三次信訪投訴,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與前兩次相同
原告第三次《請求》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是“計劃內臨時工,不應被辭退,XX鐵礦沒有被關閉”——而這恰恰是原告前兩次信訪請求的事實和理由,屬于重復信訪。
四、答辯人不再受理原告《請求》的行為合法
《信訪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三款明確規定:“信訪人對復核意見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實和理由提出投訴請求的,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不再受理。”
綜上所述,在信訪請求得到復核意見的情況下,原告仍以同一事實和理由向答辯人提出請求時,按照法律的規定,答辯人不再予以受理,因此,原告的訴訟請求應當被駁回。
此致
XX市XX區人民法院
答辯人:XX市人民政府
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風險提示:
無法復制,請下載范本查看~~
無法復制,請下載范本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