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于:2016-08-08閱讀量:(3439)
涉及公司的訴訟,因不同的訴訟主體有所區隔。不同主體種類的公司訴訟,遵照施行的法律規則不同,法庭據以判決的法律效力不同。
在實踐中,企業經營者應對不同主體種類的公司訴訟予以辨析。務求掌握涉及公司訴訟的分類和原理,做到靈活機動、有效應對。
一、公司直接訴訟
公司直接訴訟是指有限公司為維護自已的合法權益,當公司的權益受到侵害時,公司以自已的名義起訴股東、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第三人的一種訴訟制度。該制度適用的前提為公司法148條、149條、150條、151條、152條的相關規定,即公司股東、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對公司負有的義務、第三人有不得侵害公司合法權益的義務。
1、公司直接訴訟的原告
公司直接訴訟的原告是公司,因為合法權益受侵害的是公司,而此時公司具有表達自由意志的獨立人格。
2、公司直接訴訟的被告
公司直接訴訟的被告是公司股東、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或第三人,即為直接侵權人。
不同組織形式企業,訴訟主體資格不同:《個人獨資企業的訴訟地位》
二、股東直接訴訟
股東直接訴訟是指公司其他股東、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定或公司章程的規定,損害股東利益,股東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一種訴訟制度。改制度規定于公司法第153條。
1、股東直接訴訟的原告
股東直接訴訟所要保護的是利益是股東自已的利益,而非公司整體利益,訴訟結果利益歸屬于股東自身,也非公司,故原告應為股東自已,而非公司。
2、股東直接訴訟的被告
股東直接訴訟的對象可以是公司其他股東、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3、公司在股東直接訴訟中的地位
為查明案件事實,可根據法律規定將公司列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股權瑕疵與股東權利:《瑕疵股權轉讓的法律風險》、《合伙人的權利義務有哪些呢》
三、股東派生訴訟
股東派生訴訟也叫股東代位訴訟、股東代表訴訟,是指當公司的正當權益受到他人侵害特別是控股股東侵害時,如果公司怠于采取行動或提起訴訟,公司股東可以代表公司對侵害人提起訴訟的一種訴訟制度,其實質是一種共益訴訟。但該訴訟制度的適用有一定的條件,即首先提起訴訟的股東有必須符合“訴時股份擁有原則”。其次,提起訴訟有前置書面提請公司訴訟,窮盡公司內部救濟,當公司怠于行使訴權時才可行使。否則,即直接適用公司直接訴訟。該制度規定于公司法第152條。
1、股東派生訴訟的原告
股東派生訴訟賦予的是股東的權力,顧名思義,原告應為提起訴訟的股東。其不受持股時間及持股數額的限制,但須符合“訴時股份擁有原則”。
2、股東派生訴訟的被告
股東派生訴訟的被告是以不當行為侵害公司利益而對公司承擔賠償責任的當事人。我們公司法不僅規定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可以作為派生訴訟的被告,同時也規定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以外的其他人侵犯公司的合法權益,給公司造成損失的,同樣也能作為派生訴訟的被告。
3、公司在股東派生訴訟中的地位
從股東派生訴訟的本質上來分析,股東是為了公司的利益提起訴訟的,公司又是派生訴訟中必要當事人。在訴訟進行中公司有義務說明侵權的事實,提供相關的證據,表達出它對訴訟的態度,并且直接承受訴訟結果。公司成為訴訟的實質上的原告,但因公司在控股股東的控制下,喪失其法人獨立人格,無法真正體現公司法人的自由意志,而為查明訴訟事實,使法院的判決能對公司直接產生拘束力,公司應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股東權利以股東資格取得為前提:《如何讓未出資的股東,失去股東資格?》
股東資格,得靠它:《股東名冊的效力》
訴訟門道看過來:
本文版權歸易法通所有,轉載時請注明出處,必須保留網站名稱、網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隨意刪改文章任何內容,否則我公司將保留法律追究權利。
① 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我個人微信
② 關注后,發送關鍵字“干貨”2個字
③ 我給你發《勞動合同風險版》.doc
④ 每天找我要以上物料